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这是攻击我们现在所谓文明文化。那个时代是一个兵祸连年的时代。
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上篇所引《瞻卬》诗说的:人有土田,汝反有之。老子说: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实际上是天高皇帝远,有政府和无政府一样。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有些人说,哲学起于人类惊疑之念,以为人类目睹宇宙间万物的变化生灭,惊欢疑怪,要想寻出一个满意的解释,故产生哲学。老子所处的时势,正是化而欲作之时。这个穷理的意思说得再进一步,就是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知之理而益穷之(22)。
朱子说他读论语,曾遇到一样事被诸先生说成数样,他所以便着疑。但是这样的物的研究是那些哲人做不到的,他们只是讲实务讲政治的人,只是思想家和教人的人。那些欧洲人产生了一种新科学和一个新世界(47)。这样一个温和的说法自然不能消除疑问。
(37)同上,卷六七,页二六九三。朱子在宋儒中的地位最高,是最善于解说,也最努力解说那个即物而穷其理的哲学的人,一生的精力都用在研究和发挥儒家的经典。
佩脱拉克、薄伽丘、马奇维里、依拉斯莫斯,而绝不是那些炼金术士,应当算是近代科学工作者的先驱。) (12)康南特的 On Understanding Science(懂得科学,纽约Mentor Books 1951年版),页二三、二四。才疑,便须理会得彻头(31)。不若姑置甲乙之说,徐徐观之,方能辨其曲直。
他细心把三百多篇诗的韵脚都排列起来,参考上古和中古的字典韵书推出这些韵脚的古音。有了这个古代韵文研究作根据,顾炎武断定古音可以分入十大韵部。王充的主要批评正针对着一个有目的的上帝与人间统治者互相感应这种基本观念。诺斯洛浦先生举的由假设得来的概念有这些项:半人半兽(7),第四福音的开头一句天父的概念,圣保罗、圣奥古斯丁、圣阿奎那斯的基督教(8),还有德谟克利图的原子,波尔和卢施福古典物理学上的原子模型(9),爱因斯坦物理学上的时空连续(10)。
他在1543年出了一部书证明尚书的古文部分是四世纪的一个作者假造的,那个作者分明是从若干种提到那些篇佚书的篇名的古书里找到许多文字,用做造假的根据,梅骛费了力气查出伪尚书的一些要紧文字的来源。十七世纪的陈第、顾炎武首先用了本证、旁证这两个名词,已经是充分有意运用考证方法了。
(27)语类,卷十一,页三五五一六。我有意不提中国哲学的科学内容,不但是为了那份内容与近四百年西方科学的成就不能相比,——这是一个很明白的理由——而且正因为我的见解是:在科学发达史上,科学的精神或态度与科学的方法,比天文学、历法改革家、炼金术士、医生、园艺家在实用上或经验上的什么成就都更有基本的重要性。
这个运动在根本上是一个儒家的运动,然而我们应当知道那些新儒家的哲人又很老实地采取了一种自然主义的宇宙观,至少一部分正是道家传下来的,新儒家哲人大概正好认为这种宇宙观胜过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以来的那种神学的,目的论的儒家宇宙观。郑樵的激烈论调先也使我们的哲人朱子感到震动,但他终于承认,后来仔细看一两篇,因质之史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果不足信(40)。前哈佛大学校长康南特博士,本身够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在他的演讲集懂得科学里,把这个见解表达得很有力量。不懂得比较不同方言,尤其是比较中国南部、东南部、西南部的古方言。总而言之,怀疑和解除怀疑的方法只是假设和求证。我的论文的主体就是讨论在中国知识史、哲学史上可以找出来的这些科学精神与方法的特征。
他的最大胆的论旨是说易经虽然向来被看作一部深奥的哲理的圣典,其实原来只是卜筮用的本子,而且只有把易当作一部卜筮的书,一部只是为卜筮(35)的书,才能懂得这部书。朱子在给象山的一封信里又用法官审案的例说:‘如治狱者当公其心,……不可先以已意之向背为主,然后可以审听两造之辞,旁求参伍之验,而终得其曲直之当耳(29)。
知识上的诚实是这个传统的一个紧要部分。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
如校勘学、训诂学(semantics,字义在历史上变迁的研究)、史学、历史地理学、金石学,都有收获,有效验。他们全没有可给中国语言用的拼音字母的帮助。
(41) 朱子虽然有胆量去推翻诗序的权威,要虚心看每一篇诗来求解诗的意义,但是他自己的新注解,他启发后人在同一条路上向前走的努力,都还没有圆满的成绩。这些不同国度的新学术时代的大领袖们在科学精神和方法上有这样非常显著的想象,使他们的工作范围的基本不同却也更加引人注意。这种严格的方法深深打动了朱子,所以他作诗集传,决意完全采用吴的古音系统。他们的大兴趣在人类的道德和政治的问题,不在探求一草一木的理或定律。
孔子是一个有历史头脑的学者,一个伟大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而老子对知识和文明的看法是一个虚无主义者的看法。这个批评运动的一个最伟大的代表是论衡八十五篇的作者王充(公元27—约100) 王充说他自己著书的动机:亦一言也,曰:疾虚妄。
所以程颐自己先把物的范围缩到三项:研究经书、论古今人物、研究应接事务的道理。后来真能继承他的人,学术复兴的新时代的那些开创的人和做工的人,都懂得了怀疑,——抱着虚心去怀疑,再找方法解决怀疑,即使是对待经典大书也敢去怀疑。
但是尽力去弄清楚有些什么因素,使欧洲国家得到了至少四百年来领导全世界发展近代科学的光荣,在另一方面又有些什么因素,或者是些什么因素怎样凑合起来,对于有史以来多少个种族或文化(连中世纪的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也不例外)在科学发展上遭受的阻碍以至于摧折毁坏,要负很大的责任,——这在我们这个很有学问的哲学家与哲学史家的会议中,也是一件值得做的事业,一种应当有的抱负。第二,他有勇气把这个怀疑和解除怀疑的方法应用到儒家的重要经典上,因此开了一个经学的新时代,这种新经学要到他死后几百年才达到极盛的地步。
这样,人才有了常识,有了累积起来的经验知识,有了智慧,有了文明和文化。孔子常说他本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好古敏以求之。用这种历史的看法,我们可以做出耐心而有收获的种种研究、探索,可以不断求取了解,绝不只是笑,只是哭,或只是失望。这些中国学者努力要了解中国语言的音韵变迁,而没有这种种有用的工具,所以实在是要去做一件几乎一定做不成的工作。
(25)朱子语类,卷十一,正中书局影印明成化复刊宋本,页三四四一五、三五四。吴是中国音韵学一位真正开山的人,首先用归纳方法比较诗三百篇押韵的每一句,又比较其他上古和中古押韵味的诗歌。
(30)同上,卷四十四,答江德功,第六书。方东树(1772—1851)正是这样一位猛烈的批评家,他在1826年出了一部书,用大力攻击整个的新学术运动。
(26)张横渠集,卷八,丛书集成本,页一三0。第一个反抗汉朝的国教,抱评判态度去运用人类的理智,尽力深入追求没有恐惧也没有偏好的大运动,正是道家的自然主义哲学与孔子、孟子的遗产里最可贵的怀疑和看重知识上的诚实的精神合起来的一个运动。